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我国需要长期面对的突出难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一项积极、稳定、长远的就业促进政策。
工业强国崛起的“ 秘密武器”
职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问题,与经济、就业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 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世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组织优化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此各国采取了各种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有效、被誉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长在1999 年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实践证明,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重视职业教育的德国青年失业率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根据世界经合组织( OECD)报告,2002 年,德国青年绝对失业率为9.7%,而OECD 国家平均为13.1%。 加大就业竞争力的“ 筹码”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的难度,但采取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了6000 多万名毕业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达14 亿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的技术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一项新的政策目标。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成功地实施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短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瞄准劳动市场需求,把人才培养培训与促进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在教育部与世界银行的一项合作研究项目成果中显示,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已将“ 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优先录用的标准。这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由于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在我国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攀升:2000 年为85.4%,2002 年为94.6%,2004 年为95.4%,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有所上升。 必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就业需求是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切入点,实现就业是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点,同时,促进就业也是劳动与教育政策组合的结合点。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对就业的有效促进,需要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提供保障条件,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根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里要强调的是首先要纳入劳动就业规划,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劳动部门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部门要像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抓好职业教育,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企业要落实发展支持职业教育搞好职工培训的社会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行业企业还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关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还要将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作为全社会的文明风尚,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工业强国崛起的“ 秘密武器”
职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问题,与经济、就业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 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世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组织优化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此各国采取了各种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有效、被誉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长在1999 年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实践证明,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重视职业教育的德国青年失业率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根据世界经合组织( OECD)报告,2002 年,德国青年绝对失业率为9.7%,而OECD 国家平均为13.1%。 加大就业竞争力的“ 筹码” 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的难度,但采取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了6000 多万名毕业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达14 亿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的技术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一项新的政策目标。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成功地实施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短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瞄准劳动市场需求,把人才培养培训与促进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在教育部与世界银行的一项合作研究项目成果中显示,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已将“ 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优先录用的标准。这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由于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在我国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攀升:2000 年为85.4%,2002 年为94.6%,2004 年为95.4%,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有所上升。 必须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就业需求是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切入点,实现就业是协调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平衡点,同时,促进就业也是劳动与教育政策组合的结合点。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对就业的有效促进,需要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提供保障条件,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根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这里要强调的是首先要纳入劳动就业规划,提供有力的公共服务,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劳动部门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部门要像抓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抓好职业教育,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企业要落实发展支持职业教育搞好职工培训的社会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行业企业还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关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还要将尊重一切劳动、尊重一切劳动者作为全社会的文明风尚,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扫除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